找到相关内容5756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

    期望。净土宗的回向有二种:一往相回向,即以自己所作的功德回施于一切众生,希望共同往生阿弥陀佛国。二还相回向,成就一切功德,往生净土之后,愿意再回到世俗的娑婆世界教化众生,使众生回向净土。善导认为,...

    王公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878602.html
  •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——济群法师

    也正是因为有了我相,众生之间才出现对立矛盾的现象。 寿者相,有情随业力所招感的,从生到死的一期生命的过程称曰寿者。生命不过短短的几十年,但人们都希望永恒,尤其是功成名就的人,钱财地位都有了,更不愿意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778880.html
  • 新眼光读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的《选择本愿念佛集》(1)

    眼前的课题了。杨仁山与日本净土教信徒相遇已将近百年;百年前双方各说各话,百年后,如果后人对这场论驳的态度,仍然只能“自是非他”,不愿意打开心眼,尝试了解对方的长处,甚至丑化对方,就非常可惜了。[42]...念佛名,通贯其中的,就是闻知阿弥陀佛极乐净土,而愿意往生。这与《无量寿经》第十八愿:“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至心信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”是符合的。   在《观无量寿经》的十六观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579197.html
  • 五戒十善论

    菩萨戒》的开遮就非常善巧。我们认真学习后就会发现,只要我们愿意去做,每一条都可以做到。因为《瑜伽菩萨戒》所说的开遮持犯,就是针对我们凡人,初发心的菩萨所规定的,所以我们持起来就非常容易。我提倡众生修《...

    光明王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4079224.html
  • 人本佛教是新世纪中国佛教的一面旗帜

   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佛教?除去更复杂的原因之外,最直接最主要的是人们希望在灼热浮躁的尘世裹寻找一片浮土,获得心灵中片刻的清凉。因此,佛教本身固有的清净,就成为茫茫黑夜中的烛光。佛教如果不能继承、保持和弘扬...

    王志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5079436.html
  • 融合与交流——敦煌莫高窟壁画等北朝佛教美术

    这样虽也说明了故事内容的一部分,然而还不能比较概括地说明下述全部情节。如:佛的前身的尸毗王为了从鹰的口中救出鸽子的性命,愿意以和鸽子同重量的一块自己的肉为赎。但割尽两股、两臂、两胁、全身的肉,都仍然轻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4079507.html
  • 朱清时院士对刘正成先生畅谈藏传佛教

    ,但是又不愿意让我们为难的那种表情,那种非常诚恳的表情,我想,任何人看了一眼都不会忘记。后来,我们的藏族向导就跟她聊天,她说,就光今年,她已经绕山转了一百圈了。她的生活很简单,她活在世上,就是为她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51479922.html
  • 灵光与曙光——从明代宗教意识看中国近代文明的发端

    着的。而这种天意究竟来源于何处,他们不能揣摩,更无法探求。于是,春风得意时,他们考虑的是如何去顺天应人,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;仕途坎坷时,他们只能哀怨命途的多舛,并且愿意相信这种坎坷是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2480767.html
  • 民国年间(1912--1949年)汉藏佛教文化交流

    佛教的目的十分明确。他在《我入康求学的志趣》中说:“我西进的主要目的是学其文字……究极的讲,我愿意将来能够做到:(一)汉藏互译,俾能充实汉藏佛教。(二)做些有益于国家边防与联络,能够这样的互通有无,不但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0980925.html
  • 僧侣自我转化经验及其自我观之叙事研究

    即便在挣扎交战中摆荡,但仍相信迷雾会带来开悟。日常生活也会出现正向、负向与中性的情绪,在修行经验里提醒自己觉察并行持中道观。灵性我当中的深度教性,使僧侣愿意因为自身与佛法的相应与契合,以佛菩萨、高僧...

    陈佩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1080928.html